孟庆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建无糖旱稻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针对提案中抚顺县石文镇阁老村进行繁育种植“旱香1号、2号”有关情况,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这家实施旱稻种子繁育的合作社采用旱田直播技术,省去育苗和插秧环节,且不建立水层,适于山地、岗地、低洼地块,具有投入少,效益高,省工、省力、省时等优势,是当今国内外都在研究和大力推广的前瞻项目。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技术团队5年来一直对其进行跟踪、调研和尽所能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目前“旱香1号”、“旱香2号”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还未通过国家级审定,暂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下一步的重点是指导企业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整理“旱香1号”、“旱香2号”研发资料,上报国家申请审定,审定通过后指导企业完善育种条件,协助其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待取得上述资质后,可有针对性的实施提案中的建议。
一、逐步提升旱稻种子培育能力
一是强化科技引领,深入实施科技共建项目,依托省、市农科院和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优势,组建旱稻产业服务团队,不断提升旱稻种子技术研发能力。二是强化政策争取, 指导育种企业积极争取省种业振兴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支持农作物种业企业制(繁)种、品种展示示范、生产加工与仓储等供种保障能力建设。三是强化规划引领,将旱稻种子研发中心项目适时列入农业专项规划重点项目,明确其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资金支持等方面优先保障。四是促进合作交流,针对性策划包装项目,引进大型企业(央企)共同建设千亩旱稻种子培育基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种业公司积极参与旱稻种子研发中心建设,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联合投资机制。
二、逐步打造集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产品流通于一体的现代化旱稻产业园区
一是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旱稻种植。探索“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联农带农模式,通过土地经营权转让、务工就业,承包租赁、合作经营,资金资产入股等方式,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二是探索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优势区家庭农场、合作社开展产地初加工。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开产无糖产品研发,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提高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三是积极推进品牌建设。打造“无糖旱稻”区域公用品牌,设计差异化包装和健康概念(如“控糖主食”“低碳农业”等)。积极通过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健康食品展会等渠道推广。适时建设旱稻主题观光园区,开展农耕体验、健康饮食科普活动,吸引游客消费,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抚顺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10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