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广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举办中药材种植和产后服务联谊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抚顺市地处长白山余脉,具有长白山物种多样性,是“北药”、“关药”和“满药”的主产区,也是国家重要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原料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全市有各类中药材800多种,其中植物类药材697种,动物类药材100余种;道地中药材有20余种。全市野生中药材蓄积量在6万吨左右,每年的挖采量达0.5万吨,野生的刺五加、五味子、辽细辛、苍术、玉竹、防风、淫羊藿、寄生等药材备受各大药企的青睐,供不应求。“清原龙胆”、“清原马鹿”、抚顺“哈什蚂”、“抚顺辽五味”、“抚顺林下参”、“抚顺(新宾)辽细辛”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特别是最具抚顺特色、最具有道地性和影响力的“抚药八宝”,即人参(林下参)、灵芝、鹿茸、林蛙油、关龙胆(龙胆草)、辽五味、辽细辛、刺五加,是大自然恩赐给抚顺市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也是抚顺市的骄傲和自豪。目前,全市有583家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5万多药农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全市林下和耕地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109万亩,产量4.8万吨。因此,我们在今后将从如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打造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开展抚顺市地道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生态种植等基础研究,推进特色品种提纯复壮,加快选育一批道地性强、药效明显、质量稳定的新品种,加快选育一批适合抚顺地区生长、市场潜力比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药食同源新品种,加快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质量优的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高道地药材供种供苗能力。
二、推进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制定完善道地药材标准框架,建立健全生产技术、产地初加工、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民按标生产、规范管理,推进中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推进中药材种植GAP标准认证,保持和提高我市中药材成品质量和药效功能,为省内外大型中药材加工和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优质的药源基地和“定制药园”,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提升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
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提高中药材加工能力和水平,加快培育和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提升和壮大抚顺市中药材产业。建设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中药材销售集散地和田间市场,推动中药材集约加工与集中仓储,配套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引导产销双方无缝对接,推进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初步形成中药材种植养殖、初加工、包装、检测、仓储、运输和销售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
四、创建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
深入挖掘抚顺市中药材厚重的历史和民族中医药的文化内涵,讲好抚顺故事,依托最具抚顺特色、最具道地性、地理标志和影响力的人参(林下参)、灵芝、鹿茸、林蛙油、关龙胆(龙胆草)、辽五味、辽细辛、刺五加即“抚药八宝”,打造抚顺市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举办和参加论坛、交易会、博览会、推介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和唱响中药材品牌,使其成为抚顺最具特色的地方名片,使“抚药八宝”享誉海内外,带动我市中药材产业全面发展。
五、建立完善中药材支撑体系
建立和完善全市中药材产业政策支持平台、金融支持平台和技术支持平台,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信息、项目、金融和技术等支撑,三个平台支撑体系。一是建立政策支持平台。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统筹各类资金,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投入。二是建立金融支持平台。协调金融保险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着力破解中药材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建立技术支持平台。构建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市农业特产学校、市园艺所组成的中药材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支持平台,依托抚顺市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选育一批道地性强、药效明显、质量稳定的新品种;围绕“抚药八宝”,开发中药材药用功能、保健功能、食品功能等系列产品,促进抚顺市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
积极引进培育中药材企业,整合小规模经营主体,根据不同药材的情况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调整,发挥影响力,扩大带动作用,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局将积极争取市本级工作经费,针对您提出的在我市举办中药材种植和产后服务联谊会情况,先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争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我市举办一次中药材种植和产后服务联谊会。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抚顺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7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