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议提案 / 人大建议

对市人大闭会33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  信息时间:2021-07-19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办理结果:A1

 

否同意公开:是

 

 

 

 

 

 

建议主办[2021]2号                签发人:周立成

 

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闭33号建议的答复

张淑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抚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证。您提出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局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分为五个部分,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乡村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我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和部署,通过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做大优势农产品,实施精准扶贫等方式,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下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坚持制度创新

1.在营造宽松政策方面,我局积极培育家庭农场,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创建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同阶段出台不同的扶持政策,发展、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在开放资源突破方面,我局指导各县区深入推进农村“三变”( 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改革,开展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农村资产、资源优势,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发展具有当地优势和特色的产业。

3.在政策扶持方面,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政策,指导符合条件的乡镇积极申报农业产业强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结合国家、省级相关政策突出向上争取,充分利用我市特色资源优势发展乡村产业。

4.在支持品牌创建方面,继续抓好农业品牌培育工作,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围绕粮、果、蔬(山野菜)、菌、药、花、畜、禽、鱼、蛙十大精品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依托大伙房水源地生态优势、龙岗山脉余脉的资源优势、富尔江水域的地域优势,围绕调好生态渔业、调强食用菌产业、调优道地中药材质量、调高林蛙产量、调精优质米品质,打造抚顺单片黑木耳、新宾辽细辛、清原龙胆、抚顺哈什蚂、抚顺层架香菇等区域特色品牌,为创建品牌型产业联合体打好基础。

(二)推进产业融合

1.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方面,一是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赋予农户更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通过鼓励土地流转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股份制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农户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四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是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企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2.在讲好品牌故事方面,依托专家团队、专业团队,结合全市农业产业布局、地域优势等,深度挖掘全市农业品牌的文化、历史、品质、生态、特色内涵,以打造“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的整体形象为目标,制作全市农业品牌宣传片,利用推介会、网络、广告等平台推广“抚顺农业品牌”。采取“抚顺农品+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模式,加强对本地区域公用品牌的培育,加大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宣传推介,注重利用各级各类微信公众账号、微博、新闻发布会、报纸、电台电视台、推介展销会、农民丰收节、自媒体等多种渠道,逐步构建起展会有展位、节日(丰收节)有活动纸媒有板块、电视有画面、网站有动态、直播有关注、朋友圈有消息的品牌宣传格局,加速提升我市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注重云平台和直播等新媒体手段的应用,鼓励创办农产品云播基地,加强农户及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新媒体应用能力的培训,加大与电商平台和农产品经销商合作,推进线上线下农产品产销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在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方面,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按照“田头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模式,鼓励引导县级以上示范社、示范农场因地制宜建设节能型通风储藏库、节能型机械冷库、节能型气调贮藏库。指导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规模在500吨以上的主体,安装具有通信功能的信息自动采集监测传输设备,实现信息采集监测传输设备与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4.在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方面,市农业农村局重点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园区及,围绕我市重点旅游景区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旅游线路,今年继续加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宣传力度,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全季游活动,推进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开发重点采摘园的旅游功能。

(三)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1.依据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内涵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区。加快培育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渔夫垂钓、旅游小镇等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精品小镇、精品民宿等高端乡村旅游产品。依托独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着力建设1~2个设施完备、业态丰富、功能完善,在全省、全国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休闲农业重点县。

2.发展特色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根据抚顺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粮食、果蔬、畜禽、食用菌、中药材、经济林果等6个支柱产业。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培养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

3.坚持灵活性和多样性,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依托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借用知名品牌实现农产品快速销售。强力推进“生态抚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完善农业品牌发展规划,构建起农产品品牌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安全监管、认证与检验检测、产品追溯、准入退出、品牌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等八大体系,让农产品企业获得更好更快发展,让农民共享品牌红利。

(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1.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科技支撑。以市政府和省农科院科技共建为核心,强化全市农业科研院所、农产品加工大企业研发中心等各类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和集成,搭建农科教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市级以上农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提升市级科研院所整体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的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带动全市农业技术模式、体制、机制的创新。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农技推广服务,选派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

2. 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省农科院的共建合作(续签合作协议),围绕农户、经营主体急需解决的标准化程度低、加工技术薄弱、批量供应能力差、化肥农药残留过量、专业技能人才少、优质品种培育保护能力不足等问题,继续开展重点项目合作攻关,加大新品种的引进与应用、关键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农业技能的培训与指导。推动科技共建的深层次合作,在农业大数据资源共享,建设技术纽带型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等方面所有突破。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在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托省、市农科院的人才、技术优势,组建农业科技服务团队,集中力量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依托专家团队,针对优质米、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等特色产业发展中“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推进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突出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围绕食用菌、中药材、特色林果、柞蚕、蜜蜂、绒山羊等县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培育示范主体,指导示范农户,构建“政府+科研机构(农技部门)+企业+基地+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快全光露地黑木耳栽培、全熟料香菇栽培、保护性耕作、蜜蜂育种、绒山羊饲养等主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农民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瞄准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三大类型,优化高素质农民队伍结构。结合产业布局,建设培训基地、实训基地、田间学校,打造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阵地。以服务农民为出发点,针对农民需求拓展更新培训内容,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开展线上学习、考核、评分,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3.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平台化、品牌化和智能化构建智慧农业的发展框架,推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推动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能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工程。利用大数据、农业云、物联网等智慧农业技术开展四情监测。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优质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繁荣农业农村电子商务。

(五)构建产业发展跨界融合共生体系

与优化产业结构相适应,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培育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区域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其农产品的集散功能,平衡供求,有效地解决“卖难”问题。带动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促进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行动,抓好线上线下平台融合。切实打通农产品销往城市各大超市、批发市场的通道。多渠道、多途径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经营主体带动,对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市场畅通。切实解决本地农产品销售难题。充分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结合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特色采摘等地方特色,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山里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努力把农业产业变成旅游产业,把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把农田变成景区。

2.构建产业发展利用链接共享联盟。围绕农业产业链延伸,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主动牵手产业发展相关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制定章程,明确权利义务,确定运行机制,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行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壮大与提升,加强同类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联合体之间的横向联合与合作

3.营造产业创新再生体系。支持龙头企业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精深加工,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推进引领产业链转型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完善畅通供应链,牵头制定农产品生产、服务和加工标准,引导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从事标准化生产,建立优质高效安全的原料基地。鼓励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发挥农民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的纽带作用,支持农民合作社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从事生产经营和生产性统一服务,组织引导社员(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使合作社成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粘合剂”和“润滑剂”。强化家庭农场生产能力。鼓励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培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发挥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引导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产品对接、要素联结和服务衔接,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利润空间,实现合作共赢。

(六)推动数字乡村和乡村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

1.创新和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我市特色优势,推进优势特色产业振兴发展,转变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式,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稳步提升食用菌产业;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稳定清原龙胆、辽五味、辽细辛三大地理标志产品规模,科学调控辽藁本、威灵仙、白藓皮、人参等规模领先道地药材规模,稳步扩大黄精、苍术、桔梗、玉竹、桑黄等药食同源品种规模,重点提质增效。根据抚顺市境内山野菜资源分布规律和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结合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分区实际,促进山野菜产业发展;坚持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动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的林下经济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林业及林下经济产业。

2.创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动能,紧紧围绕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开展数字农业农村试点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依托第三方机构的技术优势,开展智慧乡村手机程序的开发,在国家级乡村治理试点县、省级试点村率先开展小程序的应用推广。遴选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生产基地,开展大田种植和设施种植数字农业建设的试点示范,为构建数字农业物联网测控系统、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等打好基础。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加快推进农产品上行,推动农产品流通。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商对接活动,逐步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抚顺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29日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工委、市政府办公室

 

附件下载: